图片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纤夫”_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_APP官网下载~

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_APP官网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纤夫”

来源::未知 | 作者: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_APP官网下载~ | 本文已影响
      静静的夜里,在网上看了2个小时的生本教育讲座,郭教授指出: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纤夫”。所谓“牧者”,就是“放牧的人”,对我来说,就是“放羊倌”。郭教授说得文雅些,我这样一解释,大概就更明白了。
        以前小时候,家长、老师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也就是放羊式教育。我记得,在初中快中考了,学校放了一个月的假,复习功课,可以在家,也可以在班里。结果我们成长了,甚至成材了,不仅成绩好,思想品德也不算差。而现在的学生,就像“反季节蔬菜”,生长得越好反而问题越多。这都是因为我们背离了自然规律。我想郭教授所指的生本教育理念也许就是“越原始越接近真理”,因此生本教育应该就是教育的本真了。在《教育走向生本》中,郭教授还有一个“抛秧的启示”,类比到教育上来,把那些“无效教学”比作类似插秧密植的事情,就像不惜损害根系,强行进行秧苗密植一样,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一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以为只要落实了这些细密的要求,就会达到我们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期望。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被局限在这个细密的棋盘之上,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实际上这就是人的自然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是并不领情的。对于外力所赋予的规范,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学生的意志不愿意认同强加的东西,并非他们不能接受外来规范,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自身的经验和如何加诸到自己身上。
        我在初四毕业班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就是“放羊”,或者像有的老师描述的那样:上课要求三分钟,开始“放羊”,然后总结三分钟,最后布置作业下课。实际上,这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由”学习,学生在老师要求的复习范围内进行研究讨论,可以下位随便问,问同学、问老师,气氛和谐而热烈,学风活泼而向上。

课堂上会时时传来对问题辩论的争吵声、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声,更多的是学习互助的讲题声……我在课堂里“声声入耳”却不心烦意乱,而是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学习过程之中,享受交流的“欢畅”,共同成长、一起提升;甚至有的同学在响起下课铃声、老师走出课堂之后,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在“回味”反思和交流讨论;更有的同学跑到办公室“打破砂锅问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直至期盼我下一节课的到来。我想郭教授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所要进行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所在。
        想想我以前的所谓“教书行为”,反而放不开,畏首畏尾,缩头缩脚,生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好,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评。结果适得其反,主客体错位,学习氛围自然不“和谐”,生硬无味。我这个“纤夫”拉得费力,也不讨好!人类的先祖把具体的知识留在世上,要我们去后天学习它。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一件事情,即先祖还把认识世界的基本程序,包括人的学习天性和人的潜能、人的学习的一些母结构等等用密码的形式留在我们的细胞里和头脑中。这样,我们不仅仅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知识,还要善于调动自身的内存去学习外部世界。就此来看,大自然的安排是何等巧妙,它实际上告诉我们,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好让他们用自身的内存、内在的“自然”,去感知外部的知识、外部的“大自然”。“润物细无声”,教育工作想要教育好学生,却以压抑学生内部自然为能事,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而要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令其受到感染,提升意境水平,“在无声中润物”,那么,此时就会“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了。
        在两千年前,中国的先哲孔子就给我们留下了“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教导,令人惊叹而折服,我们现代人不仅要学习,更要领悟。“牧者”的任务是“伺候”好自己的羊群,让他们快乐地“奔跑”、津津有味地“吃草”、结实地成长,让他们更加“自然”地成长,“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_APP官网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